《湄水长歌》简介
《湄水长歌》讲述的是抗战时期,中国有许多学校为了躲避战火选择西迁,也被称为“文军西征”。当中讲到浙江大学准备到贵州办学时,被当时的国民政府电令浙大就地解散,但有名数学家、时任校长竺可桢撕掉电令,一路西迁到贵州湄潭落户。
大型原创黔剧《湄水长歌》由我省编剧石佳昱、彭玲共同创作,2016年8月立项,将于2018年9月7日于毕节大剧院进行正式首演。历史上有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,该剧讲述的是“文军西征”,教育救国。《湄水长歌》讲的就是浙江大学西迁湄潭的故事。
《湄水长歌》的武戏主线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文脉——四库全书。 “中国四库全书一共有7部,当中有5部毁于战火,其中有两部保存于杭州的文澜阁。抗战爆发后,浙江大学就被委托保护这部分四库全书到贵州,而与此同时,有这么一帮老师和同学,在战争年代为了把中华的文脉传承下去,用教育救国,从浙江来到湄潭这么边远的地方,把大学继续开办下去,培养一大批学生和科学家,为新中国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。当中就包括6位为我国“两弹”研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浙大校友,气象、数学家苏步青,还有曾获得诺贝尔奖的李政道等知名科学家。
《湄水长歌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。黔剧院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,主创团队反复去湄潭浙大的老校址体验生活采风、收集素材;多次通过中国文联、剧协组织全国的专家、名家,对细节进行了修改,目前排练的剧本已是第十稿;国家话剧院常务副院长王晓鹰担任总导演。
此次《湄水长歌》中的演员,黔剧院的老中青三代演员全上阵。中国很多大型的院团都是以女角为主的戏,而《湄水长歌》则是两个男角的戏,一个是时任浙江大学的校长竺可桢、一位是时任湄潭县长严溥泉。这个县长留过洋,他懂得教育兴邦、教育救国,所以在浙江大学四处无援的情况下,他主动写信给竺可桢邀请浙大到湄潭办学。在他的努力下,湄潭老百姓也很支持,把当地的文教馆、文庙、救济院等等大约有三百多间房屋全部提供给浙江大学办学,所以浙大能够在湄潭落户,生存发展到现在成为国内有名的大学,跟当年的湄潭百姓、县长的努力是分不开的。
此外,《湄水长歌》在灯光上有所创新,“跟我们以往的舞台效果还是有区别的,不会让观众觉得布景过于庞大,但是它呈现出的效果让人眼前一亮”。当中,《湄水长歌》摒弃以往的繁琐的舞美、灯光以及舞台设计,尽量以软景为主,主要通过灯光呈现舞美,来展现炮火连天的场面。
《湄水长歌》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,这也是继2016年民族管弦乐团——民族管弦乐《黔韵华章》获得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后,又一次获得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。同时,该剧还被列为贵州省委宣传部“十三五”精品创作资助项目。
总 策 划:慕德贵
编 剧:石佳昱 彭 玲
总 导 演:王晓鹰(特邀)
《湄水长歌》视频欣赏